『预借』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预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代成为加税之一。

⒉  指预支谷物、俸钱等。

引证解释

⒈  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 宋 代成为加税之一。

《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同光 三年秋大水, 两河 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
宋 叶适 《彭子復墓志铭》:“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

⒉  指预支谷物、俸钱等。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补预借一料,民稍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至于官役过支预借,断不可开,倘有他故,皆印官赔补。”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预借俸钱》:“凡謁选官得缺后,预借养廉,以免丐贷,所以恤下养廉,法至善也。”

国语辞典

⒈  事先支借。

如:「他怕身上现款不足,向小王预借了五千元备用。」

预借词语接龙

  • 1、借办1.借取。 2.明代都城居民的杂项科派之一,即按规定向官府无偿地供应某些器物用品。
  • 2、借便1.犹得便,得到方便的机会。 2.官吏因地方急需而就便支借官库钱物。
  • 3、借补1.用补充缺额的名义授予某种官职。 2.指候补官员因本职额满,暂以高品之官衔补低品之缺。
  • 4、借宠1.利用别人的宠荣。
  • 5、借筹1.指为人谋划。
  • 6、借春1.唐时皇帝于冬至日赐百官辛盘,表示迎新之意,谓之"借春"。参阅唐李淖《秦中岁时记》。 2.借取春光。 3.谓凭借﹑依靠春光。
  • 7、借词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参看〖外来语〗。
  • 8、借代修辞方式,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 ’就是代替‘少先队员’。
  • 9、借贷①借(钱):~无门。 ②指簿记或资产表上的借方和贷方。
  • 10、借道1.征得别国同意后从其境内通过。 2.指盗贼买通兵弁得以自由通过其防地。
  • 11、借调一个单位临时借用另一单位的工作人员,而不改变其隶属关系。
  • 12、借定1.谓臆测加以断定。
  • 13、借读没有本地区正式户口的中、小学生在本地区中、小学就读,叫做借读。没有某校学籍的学生,因故在某校就读,也叫借读。
  • 14、借端借口某件事:~生事ㄧ~推托。
  • 15、借对1.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
  • 16、借兑1.借支。
词语大全网提供预借的意思,预借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预借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vb7bltu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