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对』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借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人具黍,稚子摘梅。”“杨”音同“”,借以与“鸡”相对。又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七”、“十”相对。又如唐李商隐《令狐八拾遗绹见招》诗:“汉苑风烟催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诗中“汉”为朝代名,但“汉”又有星汉之义,此即借以与“云”相对。

引证解释

⒈  诗中“”为朝代名,但“汉”又有星汉之义,此即借以与“”相对。诗中“汉”为朝代名,但“汉”又有星汉之义,此即借以与“云”相对。

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孟浩然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鸡黍,稚子摘杨梅。”
“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音同“”,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相对。又如 唐 李商隐 《令狐八拾遗绹见招》诗:“汉 苑风烟客梦,云臺洞穴接郊扉。”

国语辞典

⒈  一种诗文中的对仗方式。可分为两类:一、借音为对。如唐朝孟浩然的〈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中「杨」借「羊」音与「鸡」对;刘禹锡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借「红」音与「白」对。二、借义为对。如唐杜甫的〈曲江〉诗二首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故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七」、「十」相对。

借对词语接龙

  • 1、对局下棋。也指球类比赛。
  • 2、对举1.犹对偶;相对举出。
  • 3、对句1.原指古代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魏晋以来﹐文人学士讲究声韵骈俪﹐对句在形式上渐趋格律化。近体诗兴起后﹐因称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为对句。 2.指对联。
  • 4、对开①(车船等)由两个地点相向开行。 ②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二分之一。 ③对半分配,即双方各占一半。
  • 5、对勘1.犹对质。 2.对照比较。 3.锁合。
  • 6、对抗①对立起来相持不下:阶级~ㄧ不能对同志的批评抱~情绪。 ②抵抗:武装~。
  • 7、对课1.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
  • 8、对口对口1中医指生在脑后、部位跟口相对的疽。也叫脑疽。 对口2 [duìkǒu]①相声、山歌等的一种表演方式,两个人交替着说或唱:~相声ㄧ~山歌。 ②(~儿)互相联系的两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上相一致:工作~ㄧ专业~ㄧ~协作。 ③(味道)合口:这几个菜都不~。
  • 9、对垒指两军相持,也用于下棋、赛球等:两军~ㄧ中国队将于明天与日本队~。
  • 10、对理1.共同审理。 2.犹对质。
  • 11、对立①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面ㄧ~物ㄧ~的统一 ㄧ不能把工作和学习~起来看。 ②互相抵触;敌对:~情绪。
  • 12、对联(~儿)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 13、对邻1.对门的邻居。
  • 14、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和较冷的部分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是流体传热的主要方式。
  • 15、对路①合于需要;合于要求:~产品ㄧ这种货运到山区可不~。 ②对劲①:他觉得干这个工作挺~。
  • 16、对论1.互相议论;辩论。
词语大全网提供借对的意思,借对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借对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jo9925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