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蘧』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蘧蘧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悠然自得貌。

⒉  高耸貌。

引证解释

⒈  悠然自得貌。

《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 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风清夜浅,每待蘧蘧之觉;日永春深,常偶便便之腹。”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本是乾坤一腐儒,岂堪与人间张主,自合掩蓬门蝶梦任蘧蘧。”
许杰 《赌徒吉顺》:“他陶醉在柔软的乡里,正如他的心安贴在她的心里,便蒙下眼睛,蘧蘧然入睡。”

⒉  高耸貌。参见“渠渠”。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腾凑。”
李善 注:“崔駰 《七依》曰:‘夏屋蘧蘧。’高也,音渠。”

国语辞典

⒈  惊动的样子。

《庄子·齐物论》:「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⒉  高的样子。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梁偃蹇已虹指,揭蘧蘧而腾凑。」

⒊  熟睡时的鼻息声。宋·史浩〈满庭芳·柴作疏离〉词:「客至三杯薄酒,欲眠后、一枕 蘧蘧。」也作「齁齁」。

蘧蘧词语接龙

  • 1、蘧车1.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卫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蘧伯玉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后因以"蘧车"为典,指人之知礼而贤能。
  • 2、蘧除1.见"蘧蒢"。
  • 3、蘧蒢1.亦作"蘧篨"。亦作"蘧除"。 2.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 3.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 4.谄谀献媚的人。
  • 4、蘧篨1.见"蘧蒢"。
  • 5、蘧庐1.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
  • 6、蘧宁1.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
  • 7、蘧蘧1.悠然自得貌。 2.高耸貌。
  • 8、蘧然1.惊喜;惊觉。
  • 9、蘧伯玉1.春秋时卫国人,名瑗。相传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见《淮南子.原道训》。
  • 10、蘧瑗知非1.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后因以"蘧瑗知非"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 2.代指五十岁。
  • 11、趍趍1.众多貌。
  • 12、蚼蛆1.一种害禾稼的虫。
  • 13、蚼蟓1.蚁的别名。
  • 14、蚼蠋1.即蚼蛆。
  • 15、瞿聃1.佛教和道教的代称。瞿,指瞿昙,佛教之祖;聃,指老聃,道教之祖。
  • 16、瞿地1.四通八达的地方。瞿,通"衢"。
词语大全网提供蘧蘧的意思,蘧蘧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蘧蘧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hmgg1b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