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袈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

cassock;

引证解释

⒈  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竺僧度·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波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声,曄曄之色,不与易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 如来 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彫鏤。”
黄遵宪 《石川鸿斋英偕僧来谒张副使余赋此以解嘲》诗:“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宽衣博袖将毋同,只少袈裟念珠耳。”
艾芜 《我在仰光的时候》:“和尚尼姑托着黑色的钵,披着黄色袈裟,整队地出现在街头巷尾。”

国语辞典

⒈  出家人的法衣。梵语kaṣāya的音译。意指不是正色。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须染色,不可著正色衣服。因用长方形布片连缀而成,宛如水稻田的界画

法衣 僧衣

英语翻译

kasaya, a patchwork outer vestment worn by a Buddhist monk

德语翻译

kesa

法语翻译

Soutane (S)​

袈裟词语接龙

  • 1、啑啑1.象声词。虫鸣声。
  • 2、啑喋1.鸟或鹅鸭吃食。
  • 3、啑血同‘喋血 ’。
  • 4、濈濈1.聚集貌。 2.汗出。 3.象声词。细碎的声音。
  • 5、濈湿1.谓角聚集,耳摇动。形容牛羊多。语本《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 6、菨蒌1.古代棺木的装饰。
  • 7、沙鹭1.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鹭鸶。
  • 8、沙麓1.见"沙鹿"。
  • 9、沙轮1.即砂轮。详"砂轮"。
  • 10、沙罗1.见"沙锣"。
  • 11、沙锣1.亦作"沙罗"。 2.一种打击乐器,行军时又作为盥洗用具。
  • 12、沙霾1.大气层中悬浮着大量沙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 13、沙莽1.谓广阔的沙地,大漠。
  • 14、沙帽1.即纱帽。古代君主或贵族﹑官员所戴的一种帽子。亦借指官员。
  • 15、沙门①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男性僧侣。 ②指佛门:秉教沙门,皈依善果。
  • 16、沙弥佛教出家五众(其余四众为比丘、比丘尼、沙弥尼、式叉摩那)之一。指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依戒律出家,已受十戒,但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修行者,在中国俗称小和尚;女性修行者则称沙弥尼,在中国俗称小尼姑。
词语大全网提供袈裟的意思,袈裟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袈裟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7rketm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