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吏』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外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在外应值之吏。

⒉  指朝臣。

⒊  指地方官

⒋  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与“京吏”相别。

引证解释

⒈  指在外应值之吏。

《汉书·翟义传》:“立(刘立 )持酒肴謁丞相史,对饮未讫,会 义 ﹝ 翟义 ﹞亦往,外吏白都尉方至, 立 语言自若。”
《后汉书·彭宠传》:“苍头 子密 等三人因 宠 卧寐,共缚著牀,告外吏:‘大王斋禁,皆使吏休。’”

⒉  指朝臣。

侯方域 《宦官论》:“岂内臣皆贤,而外吏皆不肖哉?”

⒊  指地方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今士人通籍,多以翰林为荣选,次亦望为六部曹郎,以升途较外吏捷耳。”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就而视之,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材多艺炳炳麟麟;而韦布之士,独闃然无闻焉。”

⒋  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

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外吏之别四:一曰书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攒典。”

外吏词语接龙

  • 1、吏毕1.谓当差期满。
  • 2、吏部1.旧官制六部之一。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2.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3.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 3、吏才1.为政的才能。 2.指有为政才能的人。
  • 4、吏材1.为政的才干。
  • 5、吏曹1.官署名。东汉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魏晋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 6、吏从1.随从的士卒。
  • 7、吏道1.作官的道路。 2.为政之道。
  • 8、吏典1.元﹑明﹑清府县的吏员。
  • 9、吏牍1.公文。
  • 10、吏蠹1.指吏胥的弊害。
  • 11、吏遯1.犹吏隐。
  • 12、吏额1.官吏的员额。
  • 13、吏法1.官府的法令。
  • 14、吏方1.为政的方略。
  • 15、吏房1.唐宋时中书省﹑门下省均设吏房。掌官吏任免﹑升降﹑赏罚及差官文书等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宋史.职官志一》。
  • 16、吏俸1.官吏的俸禄。
词语大全网提供外吏的意思,外吏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外吏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vocb3p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