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梵音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梵呗。

⒉  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出的音声。亦指佛、菩萨的音声。

⒊  犹梵语。亦泛指印度的语言。

引证解释

⒈  梵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论》:“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讚则号为梵音。”
宋之问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
何景明 《再至寺》诗:“古壁栖金象花宫出梵音。”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捐姬》:“听松风梵音,偶来萧寺,看他疏写千张纸。”
李涵秋 《广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们点齐香烛,请大家拜佛。霎时鐃鈸叮当,梵音高唱。”

⒉  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出的音声。亦指佛、菩萨的音声。

《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徧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三藏法数》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⒊  犹梵语。亦泛指 印度 的语言。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夫 毗沙门,梵音, 唐 言多闻也。”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更堪诵入陀罗尼, 唐 音梵音相杂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华音论读,必以一音为一读;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太戈尔来华的我见》:“我虽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见过他《从印度带去的使命》。”

国语辞典

⒈  诵唱佛经的声音。

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⒉  大梵天王所出的五种清净之音。

梵音词语接龙

  • 1、音变1. 对前后相邻的一个元音的读音的影响。
  • 2、音标1.语音学上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如国际音标。
  • 3、音波1.即声波。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 2.指声响。
  • 4、音步1.表现诗歌节奏的音组。也称顿。
  • 5、音叉1.用钢材制成的发声仪器。形状像叉子,用小木槌敲打发出声音。音叉的长短厚薄不同,能产生各种音高的声音,可以用来调整乐器和帮助歌唱者定出音高。
  • 6、音尘声音尘埃。比喻信息或踪迹:音尘悄然|咸阳古道音尘绝。
  • 7、音程1.音乐术语。指两音间的距离,亦即两音在高度上的差异。
  • 8、音词1.犹音信。 2.犹言语。
  • 9、音辞1.言谈;辞令。 2.文词。 3.音调歌词。
  • 10、音带1.录音磁带。
  • 11、音调1.发声说话﹑吟诵诗文时的腔调。 2.指乐曲的旋律。泛指乐声。
  • 12、音读1.汉字字音的读法。 2.日文中汉字的一种读法,用汉字原来的音读汉字。因汉字词语传入日本的时间和来源不同,有"吴音"﹑"汉音"等分别。
  • 13、音符音乐术语。乐谱中用以表示音的长度的符号。常用的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种。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构成。成组的带符尾的音符,可用横线代替个别的符尾,如以b16a代替b16bb16db16d,以b16e代替b16db16db16db16d等。音符后加附点的称“附点音符”,其时值较原音符增长二分之一,如b16c等于b16f+b171的时值,b172等于b171+b16b的时值。
  • 14、音高1.声音的高低。由音波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高则音高;低则音低。音高是构成语音的要素之一。汉语里音高变化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妈"﹑"麻"﹑"马"﹑"骂"四个字的声调不同,即音高的不同。 2.音乐声学术语。指听觉赖以分辨乐音高低的特性。
  • 15、音格1.指诗歌的格律。
  • 16、音官1.乐官。
词语大全网提供梵音的意思,梵音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梵音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trl470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