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泾渭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泾水和渭水。古人谓泾浊渭清(实为泾清渭浊),因常用“泾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引证解释

⒈  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谷口,南带 涇 渭。”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杜甫 《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

⒉  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涇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皮里自具《春秋》。”
《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泾 渭。”

国语辞典

⒈  泾水和渭水。泾水发源于六盘山,流经黄土区,挟带大量泥砂;渭水发源于秦岭,所经为崖壁陡峻的山谷,河水清澈。后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下不同。

《魏书·卷五九·萧宝夤传》:「泾渭同波,薰犹共器。」

泾渭词语接龙

  • 1、渭滨1.《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太公望吕尚。
  • 2、渭城1.地名。本秦都咸阳,汉高祖元年改名新城,后废。武帝元鼎三年复置,改名渭城。东汉并入长安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 2.乐府曲名。亦名《阳关》。 3.后来谱入乐府﹐便以诗中"渭城"名曲。
  • 3、渭川1.即渭水。亦泛指渭水流域。 2.乐曲名。
  • 4、渭河黄河最大支流。源于甘肃省东部,横贯陕西全境,在潼关附近注入黄河。全长818千米。长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黄河各支流之首。渭河谷地农业发达,并为中国东部地区通往西北的陆上交通要道。
  • 5、渭濩1.流散漫延。
  • 6、渭泾1.犹泾渭。比喻清浊﹑高下之分。
  • 7、渭桥1.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中渭桥。秦时始置,本名横桥。秦都咸阳,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建此桥以通二宫。汉更名渭桥。 2.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东渭桥。汉景帝五年建置,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北灞水﹑泾水合渭水处东侧。 3.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西渭桥。汉建元三年建置,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叫便桥或便门桥。唐名咸阳桥,其时长安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
  • 8、渭曲1.地名。在陕西省大荔县东南。
  • 9、渭阳1.《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朱熹集传:"舅氏,秦康公之舅,晋公子重耳也。出亡在外,穆公召而纳之。时康公为太子,送之渭阳而作此诗。"后因以"渭阳"为表示甥舅情谊之典。 2.舅父的代称。
  • 10、渭城三迭1.即《渭城曲》。此曲分三段,将歌词重复三遍,故称"三叠"。
  • 11、渭川千亩用以言竹之繁茂。
  • 12、渭河平原见“关中平原”(176页)。
  • 13、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 14、渭浊泾清泾水清,渭水浊。用以比喻事物和人品的差别。
  • 15、撝诃1.见"撝呵"。
  • 16、撝呵1.亦作"撝诃"。 2.挥斥。引申为卫护。 3.指挥。
词语大全网提供泾渭的意思,泾渭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泾渭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tk831g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