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币』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楮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⒉  指祭供时焚化的纸钱。

引证解释

⒈  指 宋、金、元 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辨楮币二字》:“古有三币,珠玉为上,金次之,钱为下。自 秦 汉 专以钱为币。近岁用会子,盖 四川 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为楮币。”
《金史·食货志三》:“小民浅肤,谓楮币易坏,不若钱可久,於是得钱则珍藏,而券则亟用之,惟恐破裂而至於废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楮币于 宋 谓之会子,于今谓之寳钞,虽制用不同,而以久而轻,则弊一而已矣。”
清 魏源 《军储篇三》:“近世银币日穷,银价日贵,於是有议变行楮币者。”
章炳麟 《五无论》:“返观专制之国,钱币一出於国家,然民间犹得以碎银贸易,至於楮币,则国家尚鲜为之。”

⒉  指祭供时焚化的纸钱。

《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汉中 之民当春月,首戴白楮币,上 诸葛 墓。”
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感 兴娘 之情,以釵货於市,得钞二十锭,尽买香烛楮币,齎诣 琼花观,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之。”
《清史稿·礼志十一》:“殷奠,列饌筵二十一,酒奠十一,羊九,楮币九万。”

国语辞典

⒈  宋代发行的纸币。因多用楮皮制造的纸印成,故称为「楮币」。

《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六·李道传传》:「道传应诏言楮币之换,官民如雠;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

楮币词语接龙

  • 1、币值货币的价值,即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
  • 2、币制货币制度,包括拿什么做货币和货币的单位,以及硬币的铸造,纸币的发行,流通等制度。
  • 3、币帛1.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2.泛指财物。
  • 4、币财1.礼物,财货。
  • 5、币法1.国家所规定的货币法制。
  • 6、币贡1.指入贡的绣帛﹑圭璋﹑虎豹皮﹑马等物。
  • 7、币号1.古代作祭祀礼神用的玉帛等物的名称。
  • 8、币赍1.礼品及行装费用。
  • 9、币籍1.征收货币。
  • 10、币锦1.馈赠用的锦帛。
  • 11、币爵1.指礼物。
  • 12、币马1.指用作礼物的马。
  • 13、币聘1.聘请贤人用的礼物。
  • 14、币器1.赠给丧家的奠仪与随葬品。
  • 15、币泉1.钱币。
  • 16、币物1.财币货物。
词语大全网提供楮币的意思,楮币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楮币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t7b1lh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