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伏』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招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招认。

⒉  亦作“招服”。犹招降。

引证解释

⒈  招认。

《旧唐书·哀帝纪》:“乙未,敕:伪称官阶人 泉州 晋江县 应乡贡明经 陈文巨 招伏罪款,付 河南府 决杀。”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这仓中稻子凑原数不起,尽是你自偷了,你好好招伏。”

⒉  亦作“招服”。犹招降。

《前汉书平话》卷上:“吾将 高皇 宣詔牌印金帛,欲来招伏四将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明 洪武 中,未下 滇,先平 蜀,招服诸蛮。”

国语辞典

⒈  招认、认罪。

《旧唐书·卷二〇·哀帝本纪》:「伪称官阶人泉州晋江县应乡贡明经陈文 巨招伏罪款,付河南府决杀。」
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这泼皮贼!你得粮那里去了?你快招伏。」

⒉  承认罪状的供词。元·关汉卿亦 称为「伏状」、「招状」。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取了郭威招伏,解赴潞州府衙去听候结断。」
《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索与他招伏,相公跟前拜复。」

招伏词语接龙

  • 1、伏甲1.谓埋伏武士或军队。
  • 2、伏剑1.以剑自刎。
  • 3、伏节1.犹言殉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
  • 4、伏局1.下棋时失败的一方表示服输。
  • 5、伏军1.埋伏的军队。
  • 6、伏寇1.暗藏的仇敌。
  • 7、伏腊1.亦作"伏臈"。 2.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3.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4.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8、伏臈1.见"伏腊"。
  • 9、伏老1.自认年老精力衰退。 2.旧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名伏老。
  • 10、伏礼1.犹言陪礼。
  • 11、伏历1.见"伏枥"。
  • 12、伏利1.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
  • 13、伏枥1.亦作"伏历"。 2.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 3.喻指养育。 4.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 5.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 14、伏猎1.唐户部侍郎萧炅曾将"伏腊"误读为"伏猎"。后因以"伏猎"为大臣不学无文之典实。 2.见"伏猎侍郎"。
  • 15、伏灵1.亦作"伏苓"。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 2.彗星的一种。
  • 16、伏苓1.见"伏灵"。
词语大全网提供招伏的意思,招伏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招伏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rqh28k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