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剞劂』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剞劂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刻镂的刀具。泛指斤斧。雕琢刻镂。雕板;刻印。奇崛。指雕辞琢句。

引证解释

⒈  刻镂的刀具。

《楚辞·严忌<哀时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榘而无所施。”
洪兴祖 补注引 应劭 曰:“剞,曲刀;劂,曲凿。”

⒉  泛指斤斧。

《文选·左思<魏都赋>》:“剞劂罔掇,匠斲积习。”
李周翰 注:“剞劂,斤斧也。”
宋 司马光 《谢王道济惠古诗古石器》诗:“工倕 创规摹, 般输 施剞劂。”

⒊  雕琢刻镂。

《魏书·艺术传论》:“蒋少游 以欹劂见知,没其学思,艺成为下,其近是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城东二十餘里有大伽蓝,经製轮奂,工穷剞劂,圣形尊像,务极庄严。”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圬墁剞劂之人,来自公府;榱桷栋梁之用,出自神州。”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想见悬空施斧椎,剞劂功深岁月积。”

⒋  雕板;刻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题录》:“剞劂生涯日,诗书艺业长。刻字的候列位老爷刊同年録。”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内廷有奉詔编纂《宫史》一书,不授剞劂。”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明 末 海虞毛氏,始取《花菴》《尊前》诸前,及 宋 人词稿,尽付剞劂。”

⒌  指雕辞琢句。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三》引 韩子苍 云:“如 老杜 言‘新诗改罢自长吟’者,乃知此老用心甚苦,后人不復见其剞劂,但称其浑厚耳。”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邻舍诗》:“杜工部 《赠朱山人》……浑成不见剞劂,而句句切题。”

⒍  奇崛。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鶡冠子 者, 楚 人,居山中。其著本 黄 老,近刑名家。好论兵,词旨剞劂而切礉。”
宋 董逌 《广川书跋·月仪帖》:“其书剞劂,逕出法度,有可贵者。”

国语辞典

⒈  雕刻用的曲刀。

《楚辞·严忌·哀时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
《文选·左思·魏都赋》:「剞劂罔掇,匠斲积习。」

⒉  雕版、刊印。

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先生閟穷巷,未得窥剞劂。」
清·马从善〈儿女英雄序〉:「亟付剞劂,以存先生著作。」

⒊  雕刻的技术。

汉·傅毅〈雅琴赋〉:「施公输之剞劂,遂雕琢而成器。」

剞劂词语接龙

  • 1、夬夬1.果决貌。 2.断绝貌。 3.强健貌。
  • 2、脚色1.犹履历。宋时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齿﹑出身履历﹐若注授转官﹐则又加举主有无过犯﹐谓之"脚色"。 2.传统戏曲中演员的类别。 3.泛指演员。 4.泛指小说或影剧中的人物。 5.特指某种人物。有时亦含贬义。 6.犹本色﹐亦指真相或底蕴。
  • 3、脚色①戏曲的艺术化、规范化的人物类型。也是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通常与行当通用,或合称“脚色行当”。宋元时的戏曲已建成行当体制,如南戏有生、外、旦、贴、净、丑、末七色,元杂剧有末、旦、净三类。近代戏曲大多以生、旦、净、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分支,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正旦、花旦、武旦、老旦等。 ②泛指演员:他是剧中的重要脚色。又泛指精明能干的人:别看他不声不响,在车间里可算得上是个好脚色。
  • 4、角抵1.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起源于战国,其称始于秦汉。晋以后亦称"相扑"﹑"争交"。类似现代的摔跤。
  • 5、角抵亦称“角b129”、“b12ab129”。中国古代的角力活动。两人对抗,用拳“左攫右拿”。似今摔跤运动。源于黄帝时代,由军事搏斗演化而来。相传蚩尤部落七十二人,皆头上有角,以角抵人。汉代成为百戏中的内容,后演化成相扑、争交。
  • 6、角斗搏斗比赛:~场。
  • 7、角斗搏斗较量:角斗场。
  • 8、角力比赛力气。
  • 9、角力比赛力气、武艺。
  • 10、角色①戏剧或电影、电视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②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
  • 11、角色①也称“脚色”。戏剧、电影名词。指剧中人物。 ②“社会角色”的简称。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和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 12、角逐①武力竞争:群雄~。 ②泛指竞争或竞赛:两队在绿茵场上展开激烈~。
  • 13、角逐以武力相竞争:群雄角逐。
  • 14、橛子短木桩。
  • 15、爵韠1.古代士朝服的蔽膝。因用爵韦制成﹐故名。
  • 16、爵弁1.古代礼冠的一种﹐次冕一等。爵﹐通"雀"。 2.葍的别名。
词语大全网提供剞劂的意思,剞劂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剞劂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rpthpo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