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汗』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涣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⒉  指发号施令

⒊  犹流布

⒋  光亮鲜丽貌。

引证解释

⒈  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宋书·范泰传》:“是以明詔爰发,已成涣汗,学制既下,远近遵承。”
宋 王安石 《免参政上两府启》:“虽已陈情而恳避,犹疑涣汗之难迴。”
康有为 《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皇上乾纲独揽,号令如雷霆,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片纸涣汗,督抚贯行。”

⒉  指发号施令。参见“涣汗大号”。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六:“涣汗九万里,荣辱非一彊。”
李大钊 《大哀篇》:“彼等见夫共和国有所谓政党者矣,於是乌合之众,各竪一帜,以涣汗人间。”

⒊  犹流布。

《文选·刘孝标<辨命论>》:“星虹枢电,昭圣德之符;夜哭聚云,鬱兴王之瑞。皆兆发於前期,涣汗於后叶。”
张铣 注:“涣汗,流布之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於緑篇,氛氲丹册者矣。”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天恩涣汗,使者星軺远下朝端。”

⒋  光亮鲜丽貌。

《西京杂记》卷六:“鲁恭王 得文木一枚……制为枕案,文章璀璨,彪炳涣汗。”

国语辞典

⒈  比喻号令一发,如人之汗出不能复收,故唯有遵行。

《易经·涣卦·九五》:「涣汗其大号。」
《宋书·卷六〇·范泰传》:「明诏爰发,已成涣汗,营制既下,远近遵承。」

⒉  流布。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兆发于前期,涣汗于后叶。」
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者矣。」

涣汗词语接龙

  • 1、汗斑1.汗碱。2.花斑癣。
  • 2、汗瘢1.汗斑,花斑癣。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或褐色圆形的斑,抓后有鳞屑。
  • 3、汗鳖1.汗邪。
  • 4、汗喘1.汗流气喘。有时用以形容激动紧张。
  • 5、汗泚1.出汗。多形容羞惭。
  • 6、汗法1.中医驱逐风寒暑湿病邪于体外的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疾病汗﹑吐﹑下三法之一。
  • 7、汗沟1.指马的前腋。即前腿和胸腹相连的凹形部位。马疾驰时为汗所流注,故称。
  • 8、汗垢1.混和污垢的汗。
  • 9、汗挂1.亦作"汗褂"。 2.即汗衫。
  • 10、汗褂1.见"汗挂"。
  • 11、汗汗1.水广大无际貌。
  • 12、汗号1.谓帝王发布的必行的号令。语出《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颜师古注:"言王者涣然大发号令,如汗之出也。"
  • 13、汗火1.蒙汗药,迷药。
  • 14、汗迹1.汗水的痕迹。
  • 15、汗夾1.方言。夹背心。
  • 16、汗浃1.见"汗流浃背"。
词语大全网提供涣汗的意思,涣汗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涣汗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m6bhvt73.html

涣汗(huan han)同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