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蛤蚧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且大,头大,灰色背部上有红色斑点。吃蚊、蝇等小虫。中医用做强壮剂

reptile phrynosoma;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蛤解”。爬行动物。形似壁虎而大。背部紫灰色,有红色斑点;尾部暗灰色,有七条环带斑纹;腹部灰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栖于山岩间、树洞内或墙壁上,捕食昆虫、小鸟等。干燥体入药,有强壮作用,主治虚劳咳嗽、气喘等症。也称大壁虎。

《方言》第八:“桂林 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鸣,谓之蛤解。”
郭璞 注:“似蛇医而短身,有鳞采, 江 东人呼为蛤蚧。”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蛤蚧,首如虾蟇,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多巢於树中。 端州 古墙内有巢于厅署城楼间者,暮则鸣,自呼蛤蚧……里人採之,鬻于市为药,能治肺疾。医人云:药力在尾,不具者无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蛤蚧》﹝集解﹞引 李珣 曰:“生 广南 水中,夜即居於榕树上,雌雄相随,投一获二。”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遽尔双璧同组,立绞鸳鸯之颈;循环合体,牢牵蛤蚧之身。”

国语辞典

⒈  动物名。爬虫纲有鳞目。长四、五寸,首如虾蟆,背绿色,与蜥蜴同类异种。以此浸酒称为「蛤蚧酒」,可作药用。

英语翻译

Phrynosoma cornuta (a kind of toad)​

德语翻译

Gekko gecko

蛤蚧词语接龙

  • 1、蚧虫1. 一种介壳虫或者粉蚧∶蚧总科的任何成员。
  • 2、蚧搔1.即疥疮。蚧﹐通"疥"。
  • 3、葛覃1.《诗.周南.葛覃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后因以"葛覃"为女子待字闺中之典。
  • 4、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 5、葛天1.见"葛天氏"。
  • 6、葛衣1.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 7、葛越1.用草木纤维织成的葛布。 2.泛指葛布。
  • 8、葛子1.用芭蕉纤维织成的细布。
  • 9、蛤蚌1.犹蚌蛤。
  • 10、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 11、胳揪1.紧皱。
  • 12、胳肢1.方言。在他人身上抓挠﹐使其发痒。
  • 13、袼褙1.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多用来制布鞋等。
  • 14、鸽竿1.以鸽为饵,用以捕鹰的长竿。
  • 15、鸽笼1.见"鸽子笼"。
  • 16、鸽派1. 采取调和态度(如在争论中)和赞成谈判、妥协的人。如:他们是国会中鸽派代表,常常反对鹰派的冷战主张。
词语大全网提供蛤蚧的意思,蛤蚧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蛤蚧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m3elkbn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