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婆罗门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种姓或僧侣的一员,其主要职务是诵经、传经(吠陀经)并主持宗教各种仪式。亦称“婆罗门教徒”

Brahman;

引证解释

⒈  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居于种姓之首,世代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专业,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享有种种特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族姓》:“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浄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

⒉  印度 古代宗教名。相传约于公元前七世纪形成,以崇奉 婆罗贺摩 而得名。

《隋书·南蛮传·赤土》:“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
清 赵翼 《春间晤西庄于吴门》诗:“婆罗门善呪,无此大神道。”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七:“虽然其差如此,而其变不平等教为平等则同,三教殆皆源於婆罗门乎?”

⒊  古 印度 别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名称》:“印度 种姓族类羣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 婆罗门国 焉。”

⒋  曲调名。 唐 南卓 《羯鼓录》载诸宫曲中有《婆罗门》。 《敦煌曲子词》中也有调名《婆罗门》。按,《婆罗门》曲系 唐 开元 中 西凉 都督 杨敬述 进献, 天宝 十三年改名《霓裳羽衣曲》。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国语辞典

⒈  印度的贵族。

⒉  词牌名。本为唐大曲,曲调乃从大曲摘遍而来。词为双调,七十六字,九平韵

⒊  梵语音译,义译为「净行」、「净裔」。印度早期社会,凡分四种阶级,婆罗门是最高阶级。婆罗门自称是梵天的后裔,世袭祭司,事奉大梵天,专修净行,掌握神权;后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四》:「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婆罗门词语接龙

  • 1、门彩1.旧俗春节时悬挂在门上的彩饰。
  • 2、门长1.门吏之长。
  • 3、门朝1.犹门廷。门外之地。
  • 4、门齿1.上下颌前方中央部位的牙齿。人的门齿上下各有四枚,齿冠呈凿形,便于切断食物。俗称门牙﹑板牙。
  • 5、门宠1.因祖先的功劳而得到的恩宠。
  • 6、门词1.古时的一种曲艺形式。
  • 7、门次1.门前。 2.门阀的等第。
  • 8、门刺1.谒见时所用的名帖。汉初未有纸,削木竹为刺,写姓名于上,故称。
  • 9、门从1.堂房子弟。
  • 10、门单1.子孙不繁,门户衰微。 2.指完成某工程的总清册。
  • 11、门道犹“脚路”。办事的门路或方法:这人交际广,有门道|修电视机还是有些门道的。
  • 12、门地1.犹门第。
  • 13、门弟1.见"门弟子"。
  • 14、门第古代的家族等第。权贵之家称“高门”,贫贱之家称“寒门”,社会地位完全不同:门第差异,难以婚配|门第相当。
  • 15、门丁1.给官府或大户人家等看门的人。
  • 16、门谢1.赴宫廷谢恩。
词语大全网提供婆罗门的意思,婆罗门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婆罗门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jfa2c7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