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萑苻』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萑苻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泽名。《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杜预注:“萑苻,泽名。于泽中劫人。”一说,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后以称盗贼出没之处。

⒉  指盗贼;草寇

⒊  水杨的别名。

引证解释

⒈  泽名。

《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 多盗,取人於 萑苻 之泽。”
杜预 注:“萑苻,泽名。於泽中劫人。”
一说,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见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后以称盗贼出没之处。 明 吴承恩 《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盗息萑苻,净扫鼪鼯之跡;讼清枳棘,坐消雀鼠之风。”
清 招广涛 《募兵》诗:“不见萑苻中,流劫日纵横。”

⒉  指盗贼;草寇。

《明史·李俊传》:“尸骸枕籍,流亡日多,萑苻可虑。”
沉昌眉 《和弟》:“攫人无魑魅,御人无萑苻。”
郭沫若 《少年时代·黑猫》:“在宣布独立以后,更由萑苻馀孽一变而为 丰 沛 功臣。”

⒊  水杨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水杨》。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水杨,蒲杨也,枝劲细纫,作矢用。或言萑苻,亦水杨也。”

国语辞典

⒈  位于河南省中牟县西北的沼泽。因苇密容易藏身,故盗匪常藏匿其中以杀人越货。后比喻盗匪藏聚的地方。也作「萑浦」。

《左传·昭公二十年》:「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

萑苻词语接龙

  • 1、苻娄1.无枝而有瘤的病木。
  • 2、苻秦1.(今读fú)晋时五胡十六国中之前秦。为苻氏所建,故称苻秦。
  • 3、苻雄1. (?—354)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统军将领。略阳监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前秦开国主苻健弟,苻洪之子。史称其少善兵书,多谋略,便弓马,有政术。初领兵破败杜洪,立足关中,功劳殊优。东晋永和七年(351),苻健即皇帝位,受拜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领雍州刺史,封东海王。
  • 4、苻蓠1.蒲草名。茎可编席。 2.白芷之别名。
  • 5、苻坚十六国时前秦皇帝。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初为东海王,后在宫廷斗争中获胜。公元357年自立为大秦天王。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抑制豪强,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励精图治,统一黄河流域。383年,不听劝告,亲率大军进攻东晋,在淝水大败。各族首领乘机反秦自立。后被羌族首领姚苌擒杀。
  • 6、苻朗皁白1.(今读fú)谓晋苻朗善识味,食鹅能知其毛色之事。
  • 7、偪隘1.狭窄。
  • 8、偪剥1.象声词。
  • 9、偪促1.逼迫催促。
  • 10、偪介1.迫近;靠近。《左传.昭公二十年》:"逼介之关,暴征其私。"杨伯峻注:"此谓迫近国都之关卡。"一说"偪介"为"偪尔"之形误。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偪介之关"。
  • 11、偪近1.接近;迫近。
  • 12、偪勒1.犹勒索。
  • 13、偪壤1.谓领土靠近。
  • 14、偪塞1.拥塞;滞塞。
  • 15、偪束1.逼迫约束。
  • 16、偪下1.谓使下属感到为难。
词语大全网提供萑苻的意思,萑苻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萑苻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hfttsa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