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疏』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注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籍的“”和“”的合称。

《十三经注疏》

notes and commentaries;

引证解释

⒈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宋 人将十三经之 汉 注 唐 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唐 韩愈 《冬荐官殷侑状》:“前件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以臣所见,堪任御史、太常博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国史云:‘ 庆历 以前,学者尚文辞,多守章句注疏之学。’”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舍注疏立异论》:“若舍注疏而立异论,不可輒许。”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儒家的精神、 孔子 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

⒉  记述,记载。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其 戏 之所赞而今不作传者,余皆注疏本末於其辞下,可以觕知其髣髴云尔。”
晋 袁宏 《<后汉纪>序》:“末吏区区,注疏而已,其所称美,止於事义。”
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盖举子专诵 王氏 章句,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註疏尔。”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卷六:“註疏非不能解经也,习於成解而废夫研寻,则人之得之也不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公所著《切问斋丛书》,皆选本朝诸名臣奏疏见诸施行者,各分门类,其註疏尤详备。”

国语辞典

⒈  注解及阐释注解的文字合称为「注疏」。

唐·韩愈〈冬荐官殷侑状〉:「前件官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
宋·邢昺〈孝经注疏序〉:「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

注疏词语接龙

  • 1、疏豁1.亦作"疎豁"。 2.犹疏阔。久别。 3.犹排遣。 4.开阔;敞亮。 5.开朗;直爽。 6.稀疏脱落。
  • 2、疏脊1.亦作"疏脊"。 2.贫瘠﹐不肥沃。
  • 3、疏记1.分条记载。 2.犹记叙。
  • 4、疏忌1.亦作"疎忌"。 2.疏远猜忌。
  • 5、疏间1.疏远离间。
  • 6、疏俭1.亦作"疏俭"。 2.粗淡简略。
  • 7、疏剪又称“疏枝”。将一个枝条从基部全部剪去或锯去的修剪方法。通常剪除病虫枝、干枯枝、无用徒长枝、下垂枝、交叉的密生枝。可改善树冠通风状况,集中养分和水分,有利于成花、结果。
  • 8、疏简1.亦作"疏简"。 2.散漫﹐随便。 3.疏远简慢。 4.粗疏简略。 5.萧疏挺拔。
  • 9、疏蹇1.亦作"疎蹇"。 2.迂阔困顿。
  • 10、疏贱1.亦作"疏贱"。 2.指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 3.谓关系疏远﹐地位低下。 4.疏远轻视。
  • 11、疏絶1.亦作"疎絶"。 2.疏远断绝。
  • 12、疏爵1.亦作"疏爵"。 2.分封爵位。
  • 13、疏俊1.亦作"疎俊"。亦作"踈俊"。 2.放达超逸。
  • 14、疏浚为疏通、扩宽、挖深河湖或其他水域,用人力或机械进行的水下土石方开挖工程。广泛用于开挖航道、港口、运河,浚深、拓宽航道,疏通河道、渠道,清除水下障碍物等。
  • 15、疏儁1.亦作"疎儁"。同"疏俊"。
  • 16、疏开1. 使分散;指使在大面积内疏散开。如:疏开队形。
词语大全网提供注疏的意思,注疏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注疏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f6lf7m7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