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石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汉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宋高宗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清乾隆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清顾炎武《石经考》、清万斯同《石经考》、近人张国淦《历代石经考》。

⒉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经。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引证解释

⒈  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 汉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 汉灵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2) 三国 魏 齐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 唐文宗 开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 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 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 宋 高宗 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 清 乾隆 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 清 顾炎武 《石经考》、 清 万斯同 《石经考》、近人 张国淦 《历代石经考》。

⒉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经。从 隋 代 大业 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 明 代 万历、天启 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皮日休 《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石经森欲动,珠像儼将恰。”

国语辞典

⒈  石刻的经书。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历代都有石经,如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等。今可考见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经为最早。

石经词语接龙

  • 1、经渎1.主干河流。
  • 2、经度地球表面东西距离的度数,以本初子午线为,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东西各18。通过某地的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相距的度数,就是该地的经度,参看〖经线〗。
  • 3、经方1.中医称汉代以前的方剂。
  • 4、经房1.明清科举考试,协助主考分掌评阅试卷及有关事宜的官员。初按经书分类掌事,人数视考卷多寡略加调整,后为杜绝弊端,不再按经分房。
  • 5、经费(机关、学校等)经常支出的费用。
  • 6、经赋1.常规赋税。
  • 7、经亘1.绵亘。
  • 8、经构1.营造。
  • 9、经官1.经过官方。谓涉讼。
  • 10、经管经手管理:财务工作设专人~ㄧ由~人签字盖章。
  • 11、经国1.治理国家。
  • 12、经过①通过(处所、时间、动作等):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要~武汉 ㄧ屋子~打扫,干净多了ㄧ这件事情是~领导上缜密考虑的。 ②过程;经历 ②:厂长向来宾报告建厂~ㄧ说说你探险的~。
  • 13、经画1.经营筹划。
  • 14、经怀1.犹经心。
  • 15、经籍〈书〉①经书。 ②泛指图书(多指古代的)。
  • 16、经纪①筹划并管理(企业);经营:不善~。 ②经纪人。 ③〈书〉料理:~其家。
词语大全网提供石经的意思,石经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石经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cneb4i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