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三支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支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⒉  古印度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引证解释

⒈  指 汉 末、 三国 时来 华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谶、支亮 和 支谦 三人。 支谦 受业于 支亮,亮 受业于 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陈师道 《别宝讲主》诗:“暂息三 支 论,重参二祖禪。”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三国 时代 支纤、支亮、支谦,皆自 印度 来传教,时号‘三 支 ’”

⒉  古 印度 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况,喻晓宗因。”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 印度 三支,即是 欧州 三段。”

三支词语接龙

  • 1、支颐1.以手托下巴。
  • 2、支裔1.流派,支派。 2.旁系宗族。
  • 3、支饮1.中医学名词。指水饮留滞胸膈,以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浮肿﹑吐白色泡沫痰。
  • 4、支胤1.后代子孙。
  • 5、支应1.应酬;接待。 2.敷衍,应付。 3.供应。 4.指供应之物。 5.伺候;守候。 6.应答,回答。
  • 6、支用1.支付使用。
  • 7、支御1.抵御。
  • 8、支援1.支持,援助。
  • 9、支运1.明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淮安﹑徐州﹑临清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淮安到徐州﹑徐州到德州﹑德州到通州(今北京市通县)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
  • 10、支掌1.宋代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支使与掌书记的并称。
  • 11、支仗1.支撑维持。
  • 12、支磔1.分裂肢体。
  • 13、支支1.象声词。现多写作"吱吱"。 2.形容词后缀。
  • 14、支值1.轮值侍侯。
  • 15、支指1.谓手枝生一指而有六指。
  • 16、支胄1.宗族的分支。
词语大全网提供三支的意思,三支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三支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brskck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