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沙』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抟沙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捏沙成团。比喻聚而易散。比喻团结人民。

引证解释

⒈  捏沙成团。比喻聚而易散。

宋 苏轼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亲友如摶沙,放手还復散。”
无名氏 《赠书记·订盟闻难》:“暂时聚首似摶沙,好事多磨莫浪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沪渎唱和诗序》:“时霜蟹初肥,因招集行馆中,饮酒赋诗。乃不数日即为摶沙之散。”

⒉  比喻团结人民。

秋瑾 《感怀》诗:“摶沙有愿兴亡 楚,博浪椎击暴 秦。”

国语辞典

⒈  一团沙子。比喻无凝结力而易散。

宋·苏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诗:「亲友如抟沙,放手还复散。」

抟沙词语接龙

  • 1、沙鹭1.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鹭鸶。
  • 2、沙麓1.见"沙鹿"。
  • 3、沙轮1.即砂轮。详"砂轮"。
  • 4、沙罗1.见"沙锣"。
  • 5、沙锣1.亦作"沙罗"。 2.一种打击乐器,行军时又作为盥洗用具。
  • 6、沙霾1.大气层中悬浮着大量沙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 7、沙莽1.谓广阔的沙地,大漠。
  • 8、沙帽1.即纱帽。古代君主或贵族﹑官员所戴的一种帽子。亦借指官员。
  • 9、沙门①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男性僧侣。 ②指佛门:秉教沙门,皈依善果。
  • 10、沙弥佛教出家五众(其余四众为比丘、比丘尼、沙弥尼、式叉摩那)之一。指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依戒律出家,已受十戒,但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修行者,在中国俗称小和尚;女性修行者则称沙弥尼,在中国俗称小尼姑。
  • 11、沙米1.草本植物东蘠的子。多生长于沙地,可以做饭,因名。
  • 12、沙民1.沙田上耕作的民丁。亦指由沙民组成的乡兵。
  • 13、沙劘1.摩挲,抚摩。引申谓亲近。
  • 14、沙漠荒漠的一种,指沙质荒漠。地表覆盖大片流沙,广泛分布各种沙丘。按分布纬度可分为热带沙漠和温带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沙漠是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中国的沙漠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最大。
  • 15、沙木1.杉的一种。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草木》:"沙木与杉同类﹐尤高大﹐叶尖成丛﹐穗少与杉异。"一说杉树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杉》。
  • 16、沙幕1.见"沙漠"。
词语大全网提供抟沙的意思,抟沙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抟沙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auuc6s75.html

抟沙(tuan sha)同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