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薯莨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植物名。多年生缠绕藤本,地下具块茎,外紫黑色,内为棕红色,煮汁染丝绢为薯莨绸,也称拷绸。也可染棉、麻织物和鱼网、渔衣等,使利水耐用。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多年生缠绕藤本,地下具块茎,外紫黑色,内为棕红色,煮汁染丝绢为薯莨绸,也称拷绸。也可染棉、麻织物和鱼网、渔衣等,使利水耐用。

国语辞典

⒈  植物名。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本。全体平滑,地下长有木质暗赤褐色定型块根。产于闽广、本省北部。其块茎汁液可染棉麻织品。

薯莨词语接龙

  • 1、莨绸黑胶绸。
  • 2、莨菪1.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野,茎高约一米,叶互生,椭圆形,花淡紫色。根﹑茎和叶子可作药用,有镇痉﹑止痛的功效。
  • 3、莨菪即“天仙子”(749页)。
  • 4、莨纱即“莨绸”,俗称“香云纱”。适于做夏季服装的丝织品。
  • 5、莨莠1.莨和莠,是两种野草。常用以喻邪恶之人,或用以指杂草丛生的地方。
  • 6、郎曹1.郎中,郎官。
  • 7、郎臣1.刑具名。唐代酷吏来俊臣所造。
  • 8、郎当郎当1同‘锒铛’(lángdāng)。 郎当2 [lángdāng]①(衣服)不合身;不整齐:衣裤~。 ②颓唐的样子:看他走起路来郎郎当当的。 ③形容不成器。
  • 9、郎都1.传说中凤鸟的飞鸣声。
  • 10、郎公1.方言。丈夫。
  • 11、郎官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 12、郎火1.古代僚族部落对酋长或有权力者的称呼。
  • 13、郎将1.武官名。秦置,主宿卫﹑车骑,即郎中令所辖三署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汉袭秦制,属光禄勋。唐宋设官,于中郎将之外,复置郎将。 2.星名。
  • 14、郎巾1.一种体形巨大的虫蛹。
  • 15、郎舅男子和他妻子的弟兄的合称。
  • 16、郎君①女子称丈夫或情人:此去赴秋闱,不管得中与否,郎君都要及早回来的呀。 ②贵族子弟的通称: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词语大全网提供薯莨的意思,薯莨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薯莨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akom59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