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南台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⒉  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⒊  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项羽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⒋  台名。瀛台的旧称。在北京。

⒌  山名。即钓台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闽江中,故亦曰南台山。

⒍  山名。在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引证解释

⒈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勃勃 僭号於 统万,是为 夏。置 幽州 牧於 大城,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⒉  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欲尊两 鲍 之则。”
《通典·职官六》:“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或谓之 南臺。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
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⒊  台名。即 戏马台。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亦尝登此。 《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南臺 即 戏马臺,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⒋  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瀛臺,旧为 南臺,一曰 趯臺坡。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⒌  山名。即 钓台山。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南台,一称 钓台山,在 闽江 中。”
《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驻师 南臺,使人諭降。”

⒍  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南台词语接龙

  • 1、台安1.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
  • 2、台胞1. 台湾籍同胞。
  • 3、台堡1.军事上用于警戒防守的建筑物。
  • 4、台背同“鲐背”。指长寿老人。
  • 5、台弼1.犹台辅。
  • 6、台兵1.古代指由代表中央政府的行台派出的军队。
  • 7、台布1.桌布。铺在桌面上做装饰和保护用的布或其它质地的片状物。如,塑料台布。
  • 8、台步戏曲演员表演时所走的舞蹈化步子。在传统戏曲中,按一定程式,并根据剧中人的性别、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境而加以变化。又有云步、蹉步、跪步、醉步等专门步法。
  • 9、台勑1.朝廷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 10、台长1.古时御史台的长官。一般指御史大夫。明代罢御史台﹐置都察院﹐则以左右都御史为台长。
  • 11、台臣1.指宰辅重臣。
  • 12、台城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 2.六朝时的禁城。
  • 13、台秤1. 一种带有平台的称重机械,物体置于其平台上称重。
  • 14、台词戏剧名词。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 15、台从1.犹台驾。从,仆从。不敢直斥其人,故呼其仆役。
  • 16、台灯1.放在桌子上用的,有座子的电灯。
词语大全网提供南台的意思,南台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南台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ahkfpd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