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法帖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名家书法的范本。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

引证解释

⒈  名家书法的范本。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太宗皇帝 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蹟,集为法帖十卷,鏤板而藏之。”
明 张居正 《拟日讲仪注疏》:“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 南宋 丹阳 许开 所刻,世不多见,所传皆 吴江 重刻本也。前有 右军、大令 像,取诸法帖中二 王 书,鉤摹上石,而逐帖释文於后。”

⒉  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

水浒传》第六回:“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水浒传》第六回:“次早, 清长老 陞法座,押了法帖,委 智深 管菜园。”

国语辞典

⒈  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

《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⒉  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

《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⒈  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

《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⒉  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

《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法帖词语接龙

  • 1、帖敕1.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作为敕命批发,称"帖敕"。
  • 2、帖耳1.耳朵下垂,驯服的样子。 2.贴近耳边。
  • 3、帖发1.行文发送。
  • 4、帖伏1.贴地而伏。 2.折服;顺从不反抗。
  • 5、帖服1.顺从。
  • 6、帖黄1.贴黄。唐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亦称"帖黄"。
  • 7、帖经1.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
  • 8、帖括1.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 2.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3.泛指科举应试文章。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
  • 9、帖例1.帖附前例。谓依前例量刑。
  • 10、帖墨1.犹帖经。
  • 11、帖骑1.贴身于马上。谓跨骑不施鞍鞯之马。
  • 12、帖试1.以帖经试士。
  • 13、帖书1.犹帖字。
  • 14、帖泰1.安宁;安定。
  • 15、帖帖1.形容帖伏收敛之貌。 2.安稳貌。 3.逼近﹑贴近貌。 4.温顺;服帖。 5.平淡无奇。
  • 16、帖头1.差役。旧时供官府差遣的人。
词语大全网提供法帖的意思,法帖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法帖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6soh228i.html

法帖(fa tie)同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