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书』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谤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诽谤和攻讦他人的书函。指《史记》。泛称有直言指斥或毁谤内容的史传、小说等。

引证解释

⒈  诽谤和攻讦他人的书函。 《战国策·秦策二》:“魏文侯 令 乐羊 将,攻 中山,三年而拔之。 乐羊 反而语功。 文侯 示之谤书一篋。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崔颢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⒉  指《史记》。

《后汉书·蔡邕传》:“昔 武帝 不杀 司马迁,使作谤书,流於后世。”
李贤 注:“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谓 迁 所著《史记》,但是 汉 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谤书》:“司马迁 作《史记》,於《封禪书》中述 武帝 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备,故 王允 谓之谤书。”

⒊  泛称有直言指斥或毁谤内容的史传、小说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后汉书>误仿<史记>》:“且序酷吏必屡称天子以为能,未免露谤书之意。”
柯灵香雪海·题材问题一解》:“《水浒传》之后有《续水浒传》(《荡寇志》),也是用了同一题材,却干脆成了一部农民起义的谤书。”

国语辞典

⒈  毁谤攻讦他人的书信。

《战国策·齐策二》:「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⒉  司马迁所作的《史记》。

《后汉书·卷六〇·蔡邕传》:「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三国演义·第九回》:「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 。」

谤书词语接龙

  • 1、书狱1.书写狱词。指作案牍文书或作判决词。
  • 2、书寓1.旧时上等妓院名号之一。
  • 3、书院古代教育机构。始于唐代。原为修书、校书、藏书之所,后才用于讲学。一般在蒙学之上,有的是本地、本省的最高学府。提倡自由讲学,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习内容以儒家经籍为主,也有专攻武学、医学者。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学校。
  • 4、书云1.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杨伯峻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众﹑郑玄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杜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郑,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于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台以望天象(或日旁
  • 5、书札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 6、书斋书房:整天在书斋里看书。
  • 7、书帐1.犹书斋。 2.图书目录。
  • 8、书招1.书场的招子。
  • 9、书诏1.诏书;草拟诏书。
  • 10、书镇1.压书﹑纸的文具。
  • 11、书证1.辞书中引自文献的例证。
  • 12、书旨1.书中的要旨﹑旨趣。
  • 13、书帙1.亦作"书帙"。书卷的外套。 2.泛指书籍。
  • 14、书种1.犹言读书种子。世代相承的读书人。
  • 15、书状1.信札。
  • 16、书桌1.读书写字用的桌子。
词语大全网提供谤书的意思,谤书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谤书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3vjsu4ic.html

谤书(bang shu)同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