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橛』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桩橛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木桩。大者谓桩,小者谓橛。

引证解释

⒈  木桩。大者谓桩,小者谓橛。

元 汤式 《一枝花·春思套曲:“昇仙桥 闪却车軏武陵溪 下了桩橛。”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舟人把船撑入藏风避浪的小港内,钉了桩橛,下了铁锚,缆好了。”
广陵潮》第七八回:“冯大 哪里怠慢立时在岸上钉了桩橛,繫好缆索。”

国语辞典

⒈  木钉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舟人把船撑入藏风避浪的小港内,钉了桩橛,下了铁锚,缆好了。」

桩橛词语接龙

  • 1、橛子短木桩。
  • 2、橛笔1.谓秃笔。
  • 3、橛橛1.有所恃而不可动摇貌。
  • 4、橛饰1.谓以宝物饰于马衔两端。
  • 5、橛头1.见"橛头船"。
  • 6、橛痿1.亦作"橜痿"。 2.痿蹶;痿顿。
  • 7、橛眼1.木桩插入地面留下的孔穴。
  • 8、橛杙1.亦作"橜杙"。 2.木桩。
  • 9、橛头船1.尖头小船。
  • 10、橛株驹1.亦作"橛株驹"。 2.树桩。
  • 11、橛守成规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 12、夬夬1.果决貌。 2.断绝貌。 3.强健貌。
  • 13、脚色1.犹履历。宋时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齿﹑出身履历﹐若注授转官﹐则又加举主有无过犯﹐谓之"脚色"。 2.传统戏曲中演员的类别。 3.泛指演员。 4.泛指小说或影剧中的人物。 5.特指某种人物。有时亦含贬义。 6.犹本色﹐亦指真相或底蕴。
  • 14、脚色①戏曲的艺术化、规范化的人物类型。也是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通常与行当通用,或合称“脚色行当”。宋元时的戏曲已建成行当体制,如南戏有生、外、旦、贴、净、丑、末七色,元杂剧有末、旦、净三类。近代戏曲大多以生、旦、净、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分支,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正旦、花旦、武旦、老旦等。 ②泛指演员:他是剧中的重要脚色。又泛指精明能干的人:别看他不声不响,在车间里可算得上是个好脚色。
  • 15、角抵1.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起源于战国,其称始于秦汉。晋以后亦称"相扑"﹑"争交"。类似现代的摔跤。
  • 16、角抵亦称“角b129”、“b12ab129”。中国古代的角力活动。两人对抗,用拳“左攫右拿”。似今摔跤运动。源于黄帝时代,由军事搏斗演化而来。相传蚩尤部落七十二人,皆头上有角,以角抵人。汉代成为百戏中的内容,后演化成相扑、争交。
词语大全网提供桩橛的意思,桩橛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桩橛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0uo24i0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