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耳赤』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面红耳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语本《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后通作“面红耳赤”。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⒉  借指争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面红颈赤”、“面红耳热”。

语本《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头红耳赤; 子文 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 用尽平生之力,面红耳赤,不要説扯满,只求如初八夜头的月,再不能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只见里面所叙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惊又怕。看得他身上冷一阵,热一阵……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有些人看见这字面,就面红耳赤,觉得扫了豪兴了,我却并不以为有这样坏。”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蕋,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 裴兰孙 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驀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红楼梦》第一〇四回:“想到这里,不免面红耳热起来,也就赸赸的进房梳洗去了。”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章宗祥》:“老脸皮厚如 章宗祥,当时竟亦面红颈赤,惭不能答。”

⒉  借指争吵。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我们都始终客客气气,没有面红耳赤过。”
茅盾 《子夜》十二:“是‘印鉴’有疑问么?还是数目上算错?也值得那么面红耳赤!”

国语辞典

⒈  形容羞愧、焦急或发怒时的样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流汗浃背,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官场现形记·第七回》:「后来众人见他急的面红耳赤,也就罢了。」

面红耳赤词语接龙

  • 1、赤岸1.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 2.传说中的地名。 3.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 4.山名。在四川新都南。 5.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
  • 2、赤犮1.拔除,除去。
  • 3、赤白1.红色与白色。 2.浅红色。
  • 4、赤阪1.亦作"赤坂"。 2.西域地名。以酷热着称。 3.地名。在陕西省洋县东龙亭山。
  • 5、赤坂1.见"赤阪"。
  • 6、赤板1.即露板。不加缄封的奏章。
  • 7、赤棒1.赤色的棒。古代大官出行,前导仪仗中兵器之一。
  • 8、赤豹1.毛赤而有黑色斑纹的豹。
  • 9、赤背1. 光背;光脊梁;裸露上体。
  • 10、赤鼻1.古谓齄鼻,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症状为鼻准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高低不平,状如赘疣。
  • 11、赤壁1.山名。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江水左径百人山(今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宋黄庭坚《次韵文潜》:"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漫浪。"一说,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 2.即赤鼻矶。
  • 12、赤髀1.以赤色涂染股部。相传为古代南方蛮夷族的一种习俗。
  • 13、赤鷩1.山鸡的一种。
  • 14、赤鞭1.即赭鞭。
  • 15、赤熛1."赤熛怒"的省称。南方之神,司夏。后亦以借指夏天,夏日。
  • 16、赤拨1.骏马名。即叱拨。
词语大全网提供面红耳赤的意思,面红耳赤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面红耳赤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011gh6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