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长舌』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广长舌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佛的舌头。据说佛舌广而长,覆面至发际,故名。《大智度论》卷八:“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宋苏轼《赠东林总长老》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清赵翼《大石佛歌》:“斯特维摩寓言耳,广长舌岂论寻尺。”后用以喻能言善辩。

引证解释

⒈  指佛的舌头。据说佛舌广而长,覆面至发际,故名。

《大智度论》卷八:“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髮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
宋 苏轼 《赠东林总长老》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斯特 维摩 寓言耳,广长舌岂论寻尺。”
后用以喻能言善辩。 宋 朱熹 《后洞山口晚赋》诗:“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
黄遵宪 《纪事》诗:“登场一酒胡,运转广长舌。”
茅盾 《虹》一:“但两性问题这名词,在这位广长舌的参政权的热心家耳朵中,大概还是很生疏。”

国语辞典

⒈  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陀的舌叶广长,覆盖到发际。佛教传说,佛陀在过去世中,能自修十善业,见他人修,心生欢喜赞叹。悲悯众生,教导正法,而有此特征。后人遂用来比喻善说教法。

《妙法莲花经·卷六》:「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
宋·朱熹〈后洞山口晚赋〉诗:「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

广长舌词语接龙

  • 1、舌本1.舌根;舌头。
  • 2、舌敝1.见"舌弊"。
  • 3、舌弊1.亦作"舌敝"。 2.谓说话很多﹐舌为之疲。
  • 4、舌辨1.亦作"舌辩"。 2.唐宋时称说书者为舌辨。 3.口才敏捷。
  • 5、舌辩1.见"舌辨"。
  • 6、舌端1.舌尖﹐舌头。 2.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
  • 7、舌锋1.谓言词犀利。
  • 8、舌耕以教书讲学谋生:舌耕之徒|舌耕三十载。
  • 9、舌簧1.巧舌。语出《诗.小雅.巧言》:"巧言如簧。"
  • 10、舌挢1.舌头举起。形容惊异的样子。
  • 11、舌举1.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
  • 12、舌人1.古代的翻译官。
  • 13、舌伤1.指言论对人精神上的损害。
  • 14、舌苔生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人的舌苔薄白而润。舌苔增厚,表明有寒湿、消化机能差。舌苔厚而腻,表明体内有痰湿,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病人。舌苔黄腻,表明胃有湿热,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黑苔多见于正在使用各种广谱抗生素的人或严重肾亏者。
  • 15、舌头1.口中辨味﹑助嚼﹑助发音的器官。 2.称为侦讯敌情中捕获的敌哨。
  • 16、舌言1.说话含糊不清。 2.指讲空话而无实际行动。
词语大全网提供广长舌的意思,广长舌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广长舌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t49pqb1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