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惊蛰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the Waking of Insects;

引证解释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唐 韦应物 《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苏辙 《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

⒉  指经过冬眠被春雷惊醒的虫豸

《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闻春始雷,则蛰虫动矣。”

国语辞典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

⒉  受惊醒的蛰居动物。

《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惊蛰词语接龙

  • 1、蛰藏1.伏匿;潜藏。
  • 2、蛰虫1.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豸。
  • 3、蛰处1.隐居。
  • 4、蛰地1.谓潜藏在地下。
  • 5、蛰恶1.隐蔽的罪恶。
  • 6、蛰伏动物冬眠,潜伏洞穴,不动不食。也比喻人隐藏不露面:蛰伏乡间。
  • 7、蛰户1.蛰虫伏处的洞穴。
  • 8、蛰虺1.潜伏的毒蛇。
  • 9、蛰剑1.埋藏在地下的宝剑。典出《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 10、蛰居比喻人隐藏不出,像动物蛰伏一样:蛰居书斋。
  • 11、蛰雷1.惊醒蛰虫之雷。谓初发的春雷。
  • 12、蛰裂1.塌陷开裂。
  • 13、蛰鳞1.藏伏的蛟龙。喻潜藏的志士。
  • 14、蛰龙1.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 15、蛰气1.谓冬季闭塞之气。
  • 16、蛰兽1.藏在洞中过冬的兽类。
词语大全网提供惊蛰的意思,惊蛰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惊蛰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nhoeqd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