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太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池名。汉太液池,在陕西省长安县西。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渐台,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莱、方丈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⒉  古池名。唐太液池,在大明宫中含凉殿后,中有太液亭。

⒊  古池名。元、明、清太液池即今北京故宫西华门外的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元时名西华潭。清称太液池。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鳌。桥北称北海,桥南称中海,其中瀛台以南称南海。上源自玉泉山合西北诸水,由地安门水门流入。

引证解释

⒈  古池名。 汉 太液池,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蓬莱、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⒉  古池名。 唐 太液池,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凤吹遶 瀛洲。”

⒊  古池名。 元、明、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中海、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清 称 太液池。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桥南称 中海,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国语辞典

⒈  太液池。

唐·白居易〈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法语翻译

Peking (北京běijīng)​ Beijing (Eig, Geo)​

太液词语接龙

  • 1、液池1.即太液池。汉﹑唐﹑元等朝皆有开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汉太液池也称蓬莱池,池中筑渐台,高二十馀丈,起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像海中神仙﹑龟﹑鱼之属。
  • 2、液果1. 指多汁及肉质的浆果。
  • 3、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物质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临界温度高于常温的物质(如二氧化碳、乙烷等),在常温下用压缩的方法即可液化。临界温度低于常温的物质(如氢、氦等),则先要使其温度降至临界温度以下,才能用压缩的方法使之液化。
  • 4、液晶在一定条件下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特点的物质。对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反应灵敏,可用作信息显示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
  • 5、液樠1.脂液流出。 2.指材质庸劣。
  • 6、液泡1. 细胞质中含有的泡状物,外有薄膜与细胞质分开,内有液体。
  • 7、液洽1.犹浃洽。
  • 8、液雨1.旧俗以立冬后壬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此时之雨谓之"液雨"。又称"药雨"。
  • 9、液汁1. 取自固体食物的液汁,体液,树液。
  • 10、液态1.物质的液体状态。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
  • 11、液汤1.中药汤剂。
  • 12、液体具有一定体积但其形状随容器形状而改变的物体。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显著,在极小范围内分子排列有序,但无固定的空间结构,故很易作相对移动而表现为流动性。
  • 13、液廷1.即掖庭。液,通"掖";廷,通"庭"。皇宫中的房舍,妃嫔所居。
  • 14、液氧1. 一种苍白蓝色透明易动的磁性液体,经压缩气态氧制得,主要用于液氧炸药和在火箭推进剂中作氧化剂。
  • 15、液液1.融解貌;津润貌。
  • 16、液化煤由烟煤加氢热熔得到低硫、低灰的分解产物。常温时为玻璃状黑色固体,加热后成为流体。可作为高质量的配煤组分和黏结剂,也可加工成碳素纤维和高级石墨制品等。
词语大全网提供太液的意思,太液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太液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ma34gubk.html

太液(tai ye)同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