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仡』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仡仡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壮勇貌。

⒉  高耸貌。

⒊  勤苦貌。仡,通“”。

⒋  恐惧不能言貌。

引证解释

⒈  壮勇貌。

《书·秦誓》:“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
孔 传:“仡仡壮勇之夫,虽射御不违,我庶几不欲用。”
《汉书·李寻传》:“昔 秦穆公諓諓之言,任仡仡之勇,身受大辱,社稷几亡。”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公在庙堂,总持纪律……独立不回,其刚仡仡。”
章炳麟徐锡麟等哀辞》:“仡仡 秋子,风霆流形。”

⒉  高耸貌。

《诗·大雅·皇矣》:“崇 墉仡仡。”
高亨 注:“仡仡,同屹屹,高耸貌。”

⒊  勤苦貌。仡,通“劼”。

《晏子春秋·内杂下六》:“名山既多矣,松柏既茂矣,望之相相然,尽目力不知厌,而世有所美焉,因欲登彼相相之上,仡仡然不知厌。”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仡’与‘劼’同义。‘仡’、‘劼’一声之转。 《小尔雅》:‘劼,勤也。’《广韵》:‘劼,用力也。’”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千金之子苦身仡仡,以程錙銖,日夜若不足藉。”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明儒学案》:“高宗 纯皇帝 昌明正学,大阐羣经,士子服教畏神,弦诵仡仡,老死相守。”

⒋  恐惧不能言貌。

《古文苑·王褒<僮约>》:“读券文徧讫,词穷咋索,仡仡扣头,两手自搏。”
章樵 注:“仡,音屹。恐畏不能言状。”

⒌  船行摇动貌。

唐 柳宗元 《晋问》:“巨舟轩昂,仡仡迴环。水师更呼,声裂 商 颜。”

国语辞典

⒈  勇壮的样子。

《书经·泰誓》:「仡仡勇夫,射御不违。」
《汉书·卷七十五·李寻传》:「昔秦穆公说諓諓之言,任仡仡之勇,身受大辱,社稷几亡。」

⒉  高大的样子。

《诗经·大雅·皇矣》:「临冲茀茀,崇墉仡仡。」

仡仡词语接龙

  • 1、仡立1.直立不动。
  • 2、仡栗1.迅疾貌。
  • 3、仡然1.壮勇貌。 2.屹然不动貌。
  • 4、仡仡1.壮勇貌。 2.高耸貌。 3.勤苦貌。仡,通"劼"。 4.恐惧不能言貌。
  • 5、仡勇1.壮勇,英武。
  • 6、仡佬年也称“过年”。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上午,人们到祖宗坟地,由长老点燃鞭炮和铁炮,表示过年开始。然后跳芦笙舞、对唱民歌、打篾蛋球、荡秋千等。下午祭祖。祭品由各户轮流提供,每年十户出公、母鸡各五只。祭毕,就地将鸡煮熟,按长幼辈份入席会餐。
  • 7、仡佬年也称“过年”。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上午,人们到祖宗坟地,由长老点燃鞭炮和铁炮,表示过年开始。然后跳芦笙舞、对唱民歌、打篾蛋球、荡秋千等。下午祭祖。祭品由各户轮流提供,每年十户出公、母鸡各五只。祭毕,就地将鸡煮熟,按长幼辈份入席会餐。
  • 8、仡佬语1.属汉藏语系,语族尚未确定。仡佬族两万多人口中会说仡佬语的只有六千多人。因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无文字。参见"仡佬族"。
  • 9、仡佬族1.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唐宋史书中写作"葛僚"﹑"仡僚"﹑"佶僚"﹑"革老"﹑"仡佬"等,统称为"僚"。散居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约二万六千人(一九七八年)。语言属汉藏语系,通用汉语和当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从事农业。
  • 10、仡佬族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约43.8万人(1990年)。用仡佬语。无文字,通用汉语文。信仰原始宗教。历史上长于铸造青铜器,精于纺织。传统节日有仡佬年、吃新节。主要从事农业。
  • 11、叆叆1.云盛貌。 2.引申为浓盛貌。 3.树木茂盛貌。
  • 12、叆靅1.昏暗貌。
  • 13、叆霼1.犹依稀﹐不明貌。
  • 14、賹化1.战国后期齐国所铸的一种环钱。大约在襄王击退燕军复国后开始铸造。以"賹"名钱,示钱之贵重。化,通"货"。继賹化后,齐国还铸賹四化﹑賹六化钱。
  • 15、譺譺1.语言迟钝舒缓貌。
  • 16、拸画1.不拘法度。一说不饰容貌。
词语大全网提供仡仡的意思,仡仡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仡仡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k9glji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