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桹』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鸣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鸣榔”。

⒉  敲击船舷使作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或为歌声之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鸣榔”。敲击船舷使作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或为歌声之节。

《文选·潘岳<西征赋>》:“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李善 注:“《説文》曰:桹,高木也。以长木叩舷为声,言曳纤经於前,鸣长桹於后,所以惊鱼,令入网也。”
唐 李白 《送殷淑》诗之一:“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謡。”
王琦 注:“所谓鸣榔者,常是击船以为歌声之节,犹叩舷而歌之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蓑笠纶竿,击短版,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桹之声以参之,自号‘回同客’。”
张煌言 《舟次听雨分得长字》:“小雨江天倍渺茫,翩然有客度鸣榔。”
郁达夫 《星洲旅次有梦而作》诗:“钱塘江 上听鸣榔,夜梦依稀返故乡。”

鸣桹词语接龙

  • 1、头〈方〉刨土用的一种农具,类似镐(gǎo)。
  • 2、郎曹1.郎中,郎官。
  • 3、郎臣1.刑具名。唐代酷吏来俊臣所造。
  • 4、郎当郎当1同‘锒铛’(lángdāng)。 郎当2 [lángdāng]①(衣服)不合身;不整齐:衣裤~。 ②颓唐的样子:看他走起路来郎郎当当的。 ③形容不成器。
  • 5、郎都1.传说中凤鸟的飞鸣声。
  • 6、郎公1.方言。丈夫。
  • 7、郎官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 8、郎火1.古代僚族部落对酋长或有权力者的称呼。
  • 9、郎将1.武官名。秦置,主宿卫﹑车骑,即郎中令所辖三署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汉袭秦制,属光禄勋。唐宋设官,于中郎将之外,复置郎将。 2.星名。
  • 10、郎巾1.一种体形巨大的虫蛹。
  • 11、郎舅男子和他妻子的弟兄的合称。
  • 12、郎君①女子称丈夫或情人:此去赴秋闱,不管得中与否,郎君都要及早回来的呀。 ②贵族子弟的通称: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 13、郎亢1.见"郎伉"。
  • 14、郎伉1.亦作"郎亢"。 2.笨拙,笨重。
  • 15、郎吏1.郎官。
  • 16、郎猫雄猫。
词语大全网提供鸣桹的意思,鸣桹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鸣桹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hpmdf6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