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掾』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三语掾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

引证解释

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
《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阮修 作 阮瞻。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唐 刘商 《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金 元好问 《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

国语辞典

⒈  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晋太尉王衍问阮修儒家与道家的异同,阮答以「将无同」三字,语意模棱两可,但却得到太尉的赏识,被聘为幕僚,世人遂称其为「三语掾」。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多用为幕府官员的赞美词。

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
宋·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三语掾词语接龙

  • 1、掾曹1.犹掾史。古代分曹治事,故称。
  • 2、掾吏1.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
  • 3、掾史1.官名。汉以后中央及各州县皆置掾史,分曹治事。多由长官自行辟举。唐宋以后,掾史之名渐移于胥吏。
  • 4、掾属1.佐治的官吏。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魏晋以后,改由吏部任免。
  • 5、掾佐1.佐助的官吏。
  • 6、涴濑1.水流回曲湍急貌。
  • 7、涴漫1.污秽漫漶。
  • 8、涴染1.污染。
  • 9、涴演1.水流回曲貌。
  • 10、芫花1. 植物名。又名“芫华”、“鱼毒”,“药鱼草”。瑞香科,瑞香属。中国和朝鲜的一种花。
  • 11、芫华1.落叶灌木。叶小椭圆形,花小色紫,可供观赏。花蕾含芫花素,可供药用。
  • 12、芫荽1. 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复叶,茎和叶有特殊香气,花小,白色。果实圆形,用做香料,也可入药。嫩茎和叶用来调味。通称香菜。
  • 13、远计1.考虑深远。 2.长久之计。
  • 14、远纪1.遥远的年代。
  • 15、远寂1.指边远冷落的地方。
  • 16、远寄1.谓寄情于世外。
词语大全网提供三语掾的意思,三语掾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三语掾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bjamtp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