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腔』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昆腔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地方戏曲声腔之一。参见:昆腔。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崑山腔”。传统戏曲剧种名。原为 元 末 明 初 昆山 一带流行的民间戏曲腔调, 明 嘉靖 间经 昆山 人 魏良辅 的革新,变 弋阳 海盐 故调及民间曲调为昆腔,初只行于 吴 中,后渐流传各地,盛行于 明 末 清 初。以演唱传统剧本为主,兼用笛、笙、箫、琵琶伴奏,舞蹈优美,曲调细腻婉转,又有“水磨腔”之称。地方戏曲声腔之一。 元 代产生于 江苏 昆山,故称。 明 人 魏良辅 等又吸取南曲、北曲、弋阳腔之特点,加以改革,遂渐臻于完善,成为 明 清 两代主要戏曲声腔。又称昆曲、昆山腔

明 徐渭 《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於 江西,两 京、湖南、闽、广 用之;称餘姚腔者,出於 会稽,常、润、池、太、扬、徐 用之;称海盐腔者, 嘉、湖、温、台 用之。惟崑山腔止行於 吴 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
《花月痕》第六回:“好一会, 曼云 等以次唱完, 小岑 笑道:‘如今该是 秋痕 崑腔一开生面了。’”
《老残游记》第二回:“他又把那南方的什么崑腔、小曲,种种的腔调,他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

国语辞典

⒈  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

昆腔词语接龙

  • 1、腔板1.乐曲的调子和节拍。 2.引申为花招。
  • 2、腔肠1.腔肠动物的内腔。如:腔肠动物。
  • 3、腔调1.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 2.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 3.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 4、腔窠1.犹规矩或门径。
  • 5、腔口1.调子﹐音调。 2.口音﹑腔调。
  • 6、腔拍1.唱腔节奏。
  • 7、腔派1.犹言腔调气派。
  • 8、腔音1.口音。
  • 9、腔子1.胸腹;躯体。 2.曲调;声调;语气。 3.犹言腔调架势。
  • 10、腔肠动物1.腔肠动物门的动物。
  • 11、鸧鸧1.象声词。金属撞击声。鸧,通"锵"。 2.步趋有节貌。鸧,通"跄"。
  • 12、鸧鹒1.黄鹂。
  • 13、鸧鸹1.亦作"鸧括"。 2.水鸟名。似鹤,苍青色。亦称麋鸹。
  • 14、鸧鸡1.鸧鸹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鸧鸡》。
  • 15、鸧金1.用金作为装饰。
  • 16、鸧括1.见"鸧鸹"。
词语大全网提供昆腔的意思,昆腔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昆腔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7g2kk6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