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应』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呼应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彼此声气相通

echo; work in concert with;

⒉  文章前后相照应。

首尾呼应。

引证解释

⒈  谓有叫有答,一呼一应,互相联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有隔座目语者,有隔舟相呼应者。”

⒉  指响应;回响。

丁玲 《水》二:“她们记起了什么似的,喊着名字,四处来寻找她们的亲人。远远近近的呼应着,可是什么也听不清。”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群山在呼应,大地在欢腾。”

⒊  谓沟通。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心灵之间……比较容易互相呼应。”

⒋  犹应允,答应。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寒暄叙不成,直书情:友妻陷入豺狼穽,专望你提精劲,救娉婷,锄梟獍。夸言曾向良朋逞,急救我友相呼应。”

⒌  前后关联,互相照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造园》:“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望溪方 氏,摹仿 欧 曾,明于呼应顿挫之法。”
茅盾 《无题》一:“那一大段关于女主角的描写……我是处处有呼应,--嗯,处处有伏笔。”

⒍  比喻调度,指挥。

魏源 《圣武记》卷九:“乞专简大臣督师三省,庶呼应灵而事权一。”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国家虽已设海军衙门,而皮毛徒具,精义未讲,呼应不灵,规模未备,则犹未能言实效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在 煊 万不敢存五日京兆之心,而视 煊 者究不免有五日京兆之见,诚恐人心一懈,呼应即因之不灵。”

国语辞典

⒈  一呼一应,以通声气。

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一·护国大将军》:「千百为群更相呼应,共啄蝗。」

⒉  文章首尾互相照应。

如:「词意贯串,前后呼应。」

呼应词语接龙

  • 1、应昂1.答应。
  • 2、应报1.报应。
  • 3、应笔1.作品中与伏笔相呼应的部分。
  • 4、应辟1.接受征召而出仕。
  • 5、应鞞1.见"应鼙"。
  • 6、应变1.顺应变化。 2.应付事变。 3.力学名词。指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其体积或形状所发生的变化。
  • 7、应兵1.谓敌兵压境起而应战的军队。
  • 8、应病1.唐时传说中的一种怪病,患者说话,体内即有应声。
  • 9、应捕1.古时缉捕盗贼的吏役。
  • 10、应步1.雁步。跛行貌。应,通"雁"。
  • 11、应陈1.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陈琳的并称。
  • 12、应谶1.应验符谶。
  • 13、应成1.应允,许诺。
  • 14、应承1.应允;承诺;承认。 2.照应。
  • 15、应敕1.在帝王左右侍候传达旨意的人。
  • 16、应酬①交际往来:不善应酬|老来万事懒,不独废应酬。 ②应付:应酬话|应酬事务。
词语大全网提供呼应的意思,呼应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呼应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49mhd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