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液』基本释义(拼音、读音等)

灵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滋润万物的雨露。

⒉  仙液。

⒊  对水的美称。

⒋  唾液。道教以为唾液可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称。

引证解释

⒈  滋润万物的雨露。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液,海水羣飞。”
刘良 注:“天地神祇,以 秦 无道之甚,故歇灵润滋液,不降福祥。”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
唐 武元衡 《贺甘露表》:“圣德至而和风应,元气滋而灵液降。”

⒉  仙液。

三国 魏 曹植 《升天行》之一:“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
《文选·郭璞游仙诗>》:“圆丘有奇草, 钟山 出灵液。”
李善 注:“灵液,谓玉膏之属也。”
喻指美酒。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颇黎盌。”

⒊  对水的美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浴日餘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明 周梅墟 《步步娇·带雨鸣柯》套曲:“碧蒙茸蔓草迷荒径,湿淋漓灵液澄江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美胜悬黎。”

⒋  唾液。道教以为唾液可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称。

唐 顾云 《苔歌》:“琼苏玉盐烂漫煮,嚥入丹田续灵液。”
《云笈七籤》卷六十:“津液候满口则嚥之……如此三止,是谓漱嚥灵液,灌溉五藏,面乃生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

国语辞典

⒈  露水。

《文选·潘岳·笙赋》:「浸润灵液之滋,隅隈夷险之势。」

⒉  唾液。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人部·口津唾》:「释名:灵液、神水、金浆、醴泉。时珍曰:『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

⒊  水银。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水银》:「释名:汞、澒、灵液、姹女。时珍曰:『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澒者,流动貌。方术家以水银和牛羊豕三脂杵成膏,以通草为炷,照于有金宝处,即知金银铜铁铅玉龟蛇妖怪,故谓之灵液。』」

灵液词语接龙

  • 1、液池1.即太液池。汉﹑唐﹑元等朝皆有开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汉太液池也称蓬莱池,池中筑渐台,高二十馀丈,起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像海中神仙﹑龟﹑鱼之属。
  • 2、液果1. 指多汁及肉质的浆果。
  • 3、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物质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临界温度高于常温的物质(如二氧化碳、乙烷等),在常温下用压缩的方法即可液化。临界温度低于常温的物质(如氢、氦等),则先要使其温度降至临界温度以下,才能用压缩的方法使之液化。
  • 4、液晶在一定条件下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特点的物质。对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反应灵敏,可用作信息显示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
  • 5、液樠1.脂液流出。 2.指材质庸劣。
  • 6、液泡1. 细胞质中含有的泡状物,外有薄膜与细胞质分开,内有液体。
  • 7、液洽1.犹浃洽。
  • 8、液雨1.旧俗以立冬后壬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此时之雨谓之"液雨"。又称"药雨"。
  • 9、液汁1. 取自固体食物的液汁,体液,树液。
  • 10、液态1.物质的液体状态。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
  • 11、液汤1.中药汤剂。
  • 12、液体具有一定体积但其形状随容器形状而改变的物体。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显著,在极小范围内分子排列有序,但无固定的空间结构,故很易作相对移动而表现为流动性。
  • 13、液廷1.即掖庭。液,通"掖";廷,通"庭"。皇宫中的房舍,妃嫔所居。
  • 14、液氧1. 一种苍白蓝色透明易动的磁性液体,经压缩气态氧制得,主要用于液氧炸药和在火箭推进剂中作氧化剂。
  • 15、液液1.融解貌;津润貌。
  • 16、液化煤由烟煤加氢热熔得到低硫、低灰的分解产物。常温时为玻璃状黑色固体,加热后成为流体。可作为高质量的配煤组分和黏结剂,也可加工成碳素纤维和高级石墨制品等。
词语大全网提供灵液的意思,灵液的拼音读什么?英语翻译、灵液例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ci.cnpoem.net/3h7tti3g.html

灵液(ling ye)同音词